如何听,孩子才会说——从案例中找道理

如何听,孩子才会说——从案例中找道理


为什么孩子们不再把自己的烦恼告诉父母呢?

为什么这么多家长,被孩子从“求助资源清单”中除名呢?

为什么少有父母能成功地担任帮助孩子的角色呢?

心理学家透过研究和临床经验,寻找出一些能有效地协助亲子关系的要素,其中,最重要的就是“接纳性的语言”。

 微信图片_20240415144625.png

三个案例:

案例一、15岁的女孩在结束了每周一次的心理咨询之后,从椅子上站起来,在走向门口之前停下来说:“能跟别人谈谈我的真实感受真的是太好了。我以前从来没有跟别人谈论过这些事情,我永远不可能跟我的父母这样交流。”

 

案例二、16岁的男孩从学校辍学,他的父母问我:

“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取得他的信任?我们从来不知道他在想什么。虽然知道他不开心,但是我们完全不知道他的内心究竟在想些什么。”

 

案例三、聪明伶俐,学习优异的13岁女孩,在跟她两个朋友一起离家出走后,被带到咨询室。她这样评价自己和母亲的关系:“我们已经到了无法再交流的地步,哪怕是鸡毛蒜皮的小事,因此,我只能开始撒谎。说真的,我不喜欢撒谎。但是我不得不说。久而久之,撒谎也不再是问题了。我们就像两个毫不相干的人在交流,谁都不会显露自己的真实感情,谁也不会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。”

 

以上的这些例子并不少见。这些孩子对父母筑起了高高的心墙,拒绝和父母分享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。孩子感觉到与父母交谈对他们没有帮助,甚至常常是不安全的。结果,很多父母就这样失去了上千次帮助孩子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机会。

 

为什么这么多家长,被孩子从“求助资源清单”中除名呢?为什么孩子们不再把自己的烦恼告诉父母呢?为什么少有父母能成功地担任帮助孩子的角色呢?

 

为什么孩子们发现,相比起和父母的沟通来说,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交谈要容易得多?而这些咨询师又是运用了什么与众不同的方法,使得他能成为孩子的协助者呢?关于这些问题,近年来,心理学家透过研究和临床经验,寻找出一些能有效地协助亲子关系的要素,其中,最重要的就是“接纳性的语言”。

对于“接纳性的语言”,我会在后期的文章中详细讲解。